沈水名士誉九洲 (3)
标题:《沈水名士誉九洲》 连载3 文章ID:5

    出东北大学往东北行进三公里,越过大南门,就到了小河沿地区。三十年代那脍炙人口的《五月的鲜花》的曲作者阎述诗先生,就出生在这里。

    阎述诗,一九0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出生在沈阳小河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,他的父亲是当地颇负声望的数学老师,且是爱好音乐的基督教徒.任教之余,爱弹起风琴带领全家合唱圣咏自娱.受此熏陶,阎述诗自幼便喜爱音乐,并显现出在音乐方面的天赋。 1923年,在北京就读于汇文中学与燕京大学期间,接触了外国民歌与中国古典音乐,18岁时便创作出了极为老成的歌曲《阴》,这首表达自然界与黑暗社会的“阴”的作品,已具备了他旋律优美、格调高雅、容易上口的风格。

    1928年,在为给某小学建校舍筹款时,阎述诗专门创作了歌剧《梦里桃源》,表达了阎述诗最内心深层的理想,而且男女同台表演尚属首次,亦歌亦舞的表演更是引人入胜。在旧时地处偏地的沈阳,歌剧《梦里桃源》的思想蕴含及表现形式,无疑是一个创举。

    1935年冬,继“一二·九”学生运动以后,12月16日,北平学生发动了规模更大的示威游行,英勇奋起的爱国学生却遭到了当局的残酷镇压,许许多多被刺刀刺伤的学生们被迫聚在东北大学校园里,无辜的学生们头上、肩上尽是鲜血,阎述诗看在眼里,血却在他的心里沸腾,也就是这时,一位学生拿出了光未然的《五月的鲜花》歌词请他谱曲,阎述诗欣然接受。当晚,当阎述诗将受伤的学生们抬到协和医院时,《五月的鲜花》这首曲子已开始由东北大学的学生迅速唱遍北平。

    1937年,因“七七事变”阎述诗被困在北平。阎述诗由于拒绝为敌伪工作,放弃了教师的职业,自筹开办了一家闻名北平的海鸥照像馆,改学摄影,一直到抗战胜利后才重新任教。至此,他永远地放弃了音乐的创作,顺着另一条小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。当1959年,这首歌成为《青春之歌》的插曲再次镌入永恒时,阎述诗已成为北京26中学的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。《五月的鲜花》,这部阎述诗的作品,第一次走出沈阳而面向全国、轰动全国。或许,如果他接着创作下去的话,完全可以成为一代名家。或许,只有他所作的《梦里桃源》所描绘的理想生活,才是他徜徉在精神领域里的一种永驻?

    1963年的11月,这位桃源的歌者守着心爱的肖邦,放下了一辈子鞠躬尽瘁的辛劳,在肖邦《葬礼进行曲》的音乐声中,随着那完美的节奏,离去了。

 

(未完待续)

 

加入时间:2006/3/1 14:17:23 浏览:1549 文章ID:5


【返回上一页】

六竹文学苑小说连载园
2006年3月1日发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