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座边城,萦绕着怀秀的湘西情调,有充满灵气的苗家风情。沱江在这里穿流而过:吊角楼下的苗家女,大山脚下薄雾缭绕……也就是在这如幻如梦的地方走出了熊希龄,沈从文,黄永玉。凤凰,原名镇竿,因某年某月发生于其境内凤凰山的苗民起义,兼感于“凤凰”之吉祥,遂更名。从此,成就了无数人梦中的想念。
凤凰之魅魅在古:古城墙,古房屋,古巷道,古老的河流……而今,跟它一样保存尚完整的古城多乎哉?不多矣!穿城而过的江名叫沱江,凤凰人亲切地把她称为“母亲河”,一座我忘了名字的桥横亘其上,并自然而然地承担起分水古城,新城之责。
车从桥上过时,惊叹跟车轮一样,势不可当的从桥的这头泼到了桥的那头:哇!好漂亮!
莫不就是梦中思寻千百回的风景?那么多极富的湘西民俗风情的古老建筑,就那么大大方方的袒露在眼前。建筑是凝固的诗歌,体现出一种静穆的美。而一条又一条的小巷,原是通往另度时空的便捷快道。没留神脚一偏,就掉入了另一个时代。
如果——有细柔的雨丝安安静静的飘着,邀一二个知心好友默默的陪伴闲逛着……是多么惬意啊?
我喜欢那样的街道,窄窄的,至多不过一两米宽;青石铺就的街面上,有些坑坑洼洼;街的两旁,是一间挨一间的铺子,每家的铺子门口,或多或少的摆放着货物,牵缠着行人的脚步;铺面深处是一米多高的柜台,掌柜和伙计们忙忙碌碌地迎进送出;不太敞亮的街道上方,有悬挂自家店铺招牌的,有垂下一串红彤彤灯笼的,晴朗的日子,说不定还有晾晒家中一应布物的……每条小巷的尽头,都通往一处较为宽敞的坪坝,类似蛛网的中心,像个小小的广场。
穿城而过的母亲河沱江两岸,是一座连一座新旧不一的吊角楼。间或有一两个小小的码头,用来停泊小小的蓬船。以前时节,这样的蓬船多半是用来上行下运货物的;到如今,物流的重任早已被更加快捷便利的陆路所取代,古老的蓬船便成了极好泛舟沱江的工具。泛舟沱江上,船工们撑出的是山泉一路奔泻流淌的欢畅和青翠。它从无人的山中淌过,它在石缝间跳跃过,什么都阻挡不了它的脚步,什么都影响不了它的欢快,人们很容易读到它的凛冽和清澈,却也轻而易举的聆听到它的歌唱。一如苗家女子的灵秀与柔情。
是的,就像薄霭里的江南带给你的是咿咿呀呀吴侬软语的遐想,而细雨中的凤凰,会让你联想到,木屐敲打青石板的清脆,由远及近,又由近及远……在听觉里,久久的回响。
凤凰的身影,如明媚的天边朝霞,即使在梦里,也远远近近,挥之不去。
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