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六竹苑www.liuzhu.com创建于2001年8月8日.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文学苑 >> 竹友原创 >> 内容

与时俱进的老教师

时间:2006/6/1 点击:

  核心提示:...

      早上,刚坐到办公室,唐老师进来了。

      唐老师退休已经六年了,其间也偶尔见面,但六年,我感觉唐老师好像没有什么变化,一如她在校时的精神饱满。

      唐老师告诉我,几年来,她每天除了锻炼,干家务之外,其它时间,要么在电脑上写写东西,要么浏览新闻,孩子们不在身边,但可以和他们在QQ上视频,看到儿子、儿媳、孙子,看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,实在很安慰。今天来,是她的电脑染了病毒,虽然别人帮她杀掉了病毒,但她写的东西找不到了,来找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帮忙。

      看她焦急的样子,我赶忙约学校电教室的张老师,借着等张老师的时间,我帮唐老师在网上申请注册了会员,让她写的东西不要再因为计算机的问题而丢失。张老师来了开玩笑:“唐老师真是个与时俱进的老教师。”

      唐老师和张老师高高兴兴地走了。

      坐在电脑前,又想起退休的教语文的王老师。和唐老师一样,他也是位“与时俱进”的老教师。

      录像机刚流行的时候,他自己买台录像机,学校电教室的名著他一一借来欣赏,大家迷恋于VCD卡拉OK的时候,王老师可以拿起话筒,很投入的喉几段秦腔,唱几句流行歌曲,甚至在课余的时候,他还和青年人一起,学几下猫步,开几个玩笑。那个时候,我的同伴都说王老师不像老教师,他年轻的心态,倒像是我们的同龄人。

      王老师爱看书,且笔耕不辍。退休后,他的这一习惯仍没有丝毫的改变,且比退休前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大冬天,太阳好的时候,他总是搬一把藤椅、一张桌子在院子的墙角,脚蹬在桌子边上,头枕在藤椅的后沿上,捧一本书,津津有味。手上一支笔,边看边记。每次去他家看到他这样,我总是说:“王老师,你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模范。”他笑笑说:“没事嘛,不看书干啥。”05年,他将自己曾经发表或未发表的近三十篇短篇小说结集,出了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《破戒》。

      王老师和他的同龄人相比,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接受新事物。学校刚安装了电脑那会,王老师已经退休了,偶然的一次他来我办公室,看我在上网,他便要我教他,很快,他熟习了最基本的操作, 此后,他就经常上网浏览新闻,有时候还把在网上看到的一些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带到自己的作品中,引用的得恰到好处,给他的作品注入了活力。

      前几天,他要我给他查查“海屋添筹”的故事中三个人的说法具体各是什么。对于王老师托咐的事情,我从来都是马上回应。赶紧上网,打字“海屋添筹”,搜索——

      “筹”是用竹、木制成的小棍或小片,用来计数的工具。宋代的《东坡志林》,传说有三个老人相遇,互相询问年岁,一人曰:吾年不可记,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;一人曰:海水变桑田,吾辄下一筹,尔来吾筹已经装满了10间屋(每一次沧海变成桑田的时候,我都拿一根筹子放在屋里,现在筹子已堆满十间屋了。);一人曰:吾所食蟠桃,弃其核于昆仑山下,今已与昆仑山齐矣。后来,人们常在祝寿礼物上装饰“海屋添筹”图案,“海屋添筹”后为祝寿之词。

      其实,这也是我自己学习的过程。欣喜之余,赶紧打电话给王老师,也借此,把美好的祝福的带给他。

      唐老师、王老师,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老教师,他们的退休生活,给我们在岗位的人也是很好的启示:与时俱进,才会让生命充满活力。

 

 

------

查看评论
 

作者:原野牧歌 来源:竹林逸趣论坛>茶话人生
  • 上一篇: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
  • 下一篇:战士
  • 相关评论
    发表我的评论
    • 大名:
    • 内容:
    本类热门
    本类推荐
    • 没有
    本类固顶
    • 没有
  • 六竹苑(www.liuzhu.com) ©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Email:20003945@qq.com 站长QQ:20003945
  • Powered by laoy! V4.0.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