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六竹苑www.liuzhu.com创建于2001年8月8日.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文学苑 >> 竹友原创 >> 内容

咬文嚼字

时间:2006/6/28 点击:

  核心提示:...

  近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胡伟希先生的一本有关《天人之际》讲座的书,颇有初学做人之感。沿着胡教授有关孔子“仁者爱人”的思想脉络,大致梳理了一下,感觉中国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,“害人”不浅,一下子就被沾住了。到最后,满脑子都是疑惑,这里不妨也来点“咬文嚼字”,希望方家释道解惑也!
  话说2500多年前,孔老夫子入周问礼(现洛阳存有孔子入周问礼碑),他看到了周朝礼制的高度发达,于是乎发出这样的感叹:“郁郁乎文哉!吾从周。”可是,接下来没多久,老夫子经过仔细考察和研究,开始疑惑了,曰:“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?乐云乐云,钟鼓云乎哉?”又曰:“人而不仁,如礼何?人而不仁,如乐何?”(大意是,礼难道都是这些华美的玉帛吗?乐难道都是这些钟鼓之音吗?人们不能行仁,要这些礼有什么用呢?人们不能施仁,要这些音乐有什么用呢?)于是,孔子决定对周礼实施改革。从礼乐的教化功能出发,老夫子主张礼应当体现仁的内容,仁的最高教化形式应是礼。所谓“人者,仁也,亲亲为大。义者,宜了,尊贤为大。亲亲之杀,尊贤之等,礼所生也。最后,得出这样一个命题:“仁者爱人。”
  从仁的字面意思来理解,《说文》中解释,仁从“人”,从“二”,表示两个人的关系,反映了一种社会关系吧。这里可以看出,人一下生下来是社会的人,不是个体独立存在的,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,就必须体现“爱人”的思想。只有这样,才能保持社会的和谐,才能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。
  对“仁”字继续嚼下去,我们不妨联想一下,《周易》中提到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这“仁”字里面是否包含阴阳和天地的内容呢,假如把二比作阴阳两道,把上面的一道比作天,下面的一道比作地,“仁”岂不是一个立人与阴阳相合,与天地同在吗?胡希伟先生在谈到“仁”的境界时,曾指出仁的思想体现在人与人之间,还没有涉及天道,谈“性与天道”是孟子以后的事情,笔者认为,未必如此。难道中国传统的“天人合一”思想没有体现在“仁”中吗?网道宽阔,还需高人指教。

 

------

查看评论
 

作者:朽木 来源:竹林逸趣论坛>茶话人生
  • 上一篇:交换
  • 下一篇:没有儿子的散步
  • 相关评论
    发表我的评论
    • 大名:
    • 内容:
    本类热门
    本类推荐
    • 没有
    本类固顶
    • 没有
  • 六竹苑(www.liuzhu.com) ©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Email:20003945@qq.com 站长QQ:20003945
  • Powered by laoy! V4.0.6